在花寂的印象里,妈妈袁萍清是寒酸的。
别说和家里最富贵的姨娘比,姨夫是当官的,官太太身上戴点珍珠翡翠都是自然应景的。
可哪怕是和其他亲戚比起来,袁萍清是连一件首饰都没有过的。
只有一枚金戒指,在家里那落了灰的地方,被认真的“藏”好,从未在手指上戴过一天。
这金戒指,可能是袁萍清这大半辈子所拥有的唯一的贵重首饰。
可怎么说呢?袁萍清是不在意的。
尤其是生在那些物质都不充裕的年代,本身作为苦孩子的袁萍清,住在茅草屋,外面落大雨,里面下小雨,小时候穷过饿过受冻过,大了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在内心永远认为只有粮食棉衣关乎温饱冷暖,如此务实。
她并不理解更不追求,金银珠宝锦上添花的东西,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如果非要说珍贵,也无非是拿去换钱,到头来的实质性作用也是求得一口饭吃而已。
因此她说她不在意穿金戴银,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而推脱的客气套话,这就是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结婚的时候,婆婆没有给袁萍清什么聘礼,类似三金五金还是多少金的连环套件,袁萍清都没有。
忽然有一年,还是花寂低年级读幼小的时候,在乡下过暑假。
不知为何,奶奶说要给花寂传一枚戒指,花寂之所以对这个事情有很深的印象是因为奶奶是抱着她说的,尤其是让花寂摸着那一枚戒指,那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看见这种金色发光的小小的手指圈。
市里面老许家给他们家某某某办了结婚的喜酒,爷爷依然不愿意回这伤心地,只能由奶奶出席,当时暂住花寂家,顺势把那枚戒指带来了。
这时候,奶奶举着这枚金戒指,或许是以为花寂年纪小不当真,奶奶又当着花寂的面把这枚戒指给了花寂妈,并且郑重其事说:“这是专门给你的戒指。”
一时半刻,袁萍清还颇为感动。
虽然袁萍清不看重这些,但不代表她不珍惜这份馈赠。
人往往就是这样,心里十分悲苦的时候,一点施舍都会看作莫大的情谊。
这样一枚金戒指,袁萍清她从来没有戴过,其实浑身上下,也没有一串金项链与之匹配,光秃秃手指上一个金戒指,反而刺眼。
又防着小偷摸走,所以,她将这枚毫无任何造型的金指圈,用红色毛线一层一层圈住,圈的完全看不见内里的金子成分,至今都藏在家里的衣柜顶部,袁萍清的理念是“最不起眼的角落便是最安全的地方”。
后来,也不记得是什么语境了,好像是讨论起这个戒指,虽说年幼但也记得事情的花寂才和妈妈讲,她说,奶奶明明说过这个戒指是给自己的呀,应该就是同一枚呢。
当时袁萍清的第一反应,便是“难道一枚戒指还要做两次人情?”
花寂无意同妈妈去争这枚戒指的归属,因为在她心中,这枚看上去极其珍贵需要妈妈费心思保管的戒指,好像也不是什么很有用的东西。
只是这件小事,在俩母女心里,落下了一个关于这个戒指“来历不明”的小闲话,但也只模糊带过,不曾深究。
偶尔会拿出来让袁萍清取笑一下花平津:
“你家老娘唯一拿了一枚戒指都说不清道不明到底是给花寂还是给我的。”
—————————————
“妈,你记得不记得在我小时候,关于一枚金戒指的事情?”花寂问。
袁萍清沉默了半晌。
花寂清了清嗓子,又一字一句说道:“妈,其实,你不需要太感动了。我总觉得,奶奶把你领上去,瞒着别人,口头上说要拿这7万给你,但是这个钱真的是给你吗?有几分诚意是给你呢?而且,说是说给你,为什么又和你强调这个钱是拿来给奶娘养老的。再说,这个钱,你说不要,奶奶又是什么态度,她有强赛给你,让你不得不收下吗?还是,我的猜测哈,我怎么觉得奶奶只是试探我们而已。就像那个戒指,说法完全不同意,对着我说给我,对着你说给你。这个7万块,时而说给你,时而说自己养老,你说呢?”
“还有,你想,大伯的儿子正月里几次过来向爷爷讨钱,就连去外面打工的路费都要找爷爷拿,那你又猜,大伯他们盖这个新楼,暗地里又找爷爷拿了多少次?你肯定想也想不到吧?爷爷的工资又不低,所有医药费均有报销,报销款我们哪一次没有送回来?在这乡下地方,有田有地,还有人送礼,爷爷有什么花销呢?那爷爷的钱究竟去哪里了?难道就只剩下个7万块给奶奶?我不信。”
“你再想,小叔叔这么一把年纪的人了,他连买个摩托车都找爷爷要钱,我就算是个学生我都知道摩托车才多少钱?他会没存款?没上班吗?完全不是,那他是真的没有这个钱吗?你看他大手大脚到处打牌,我听爸爸说赌的还都挺大呢,买东西大手大脚又处处显示比我们有钱。”
“况且,我其实还听他说,以后书怀读书可能要买学位房,在他们的市里读书,若买房,保不齐到时候又要爷爷拿钱的。”
“更可怕的是,他还有靠山,连要个摩托车的钱还要小奶奶出面替他给爷爷当说客,这不是说明他们蛇鼠一窝吗?”
袁萍清一听花寂的分析,琢磨琢磨,说:“你的意思呢?”
“我的意思就是,这是一个局!”花寂微微皱眉,说:“你刚才讲,奶奶给你看她的大洋,存款,一听你不要,也没有特别塞给你,反而是你情绪激动,忍不住流了眼泪。可是,当你们俩从楼下下来的时候,我便有了这种感觉。我认为,爷爷奶奶是想看看,我们究竟对他们的财产,觊觎多少。”
“天地良心,我们从来没想过拿一分啊。”
听到这里,袁萍清忍不住大叫起来。
幸好这是在河边田野,无人在旁。
花寂稍作安抚,继续说:
“这我知道,我是觉得,妈,幸亏你没拿奶奶的钱,但凡你要是流露出一点迹象,想必爷爷奶奶就该防着我们了。”
这……
袁萍清的脑子渐渐运作起来,她开始回忆婆婆在阁楼上和自己拉扯的种种细微表情或者动作。
尤其是她一说不要,婆婆马上把现金大洋悉数收好,那冷静理智的样子,反衬出自己的感动多么可笑,她越发觉得花寂说的有理。
可是,换一个角度,她再看花寂给她前前后后,分析得头头是道的样子,心里又生出一种别样的滋味,并沿着她的心扉逐渐蔓延开,惹得她频频觉得胸口发酸。
“你怎么会想这么多事情?”袁萍清问。
花寂没有回话,她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会想这么多。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句话:
“我不啼哭,不哀叹,不悔恨,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恰到好处形容地便是花寂当下的心境。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她早已不是内心阳光轻松无事的青春少年了。
她并不想这样去揣测老人,只是种种迹象,没办法让她向她妈妈一样,独自感动。
花寂看向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叹了口气。
这口气分明是叹在了当妈妈的袁萍清的心里面,说起来,她何尝是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呢?
左右不过是看多了人情冷暖的人,站在局外,则会格外清醒吧,花寂就是这样的小孩。
两母女都没有说话,沿着河边田埂往回走。
灰色的云朵孤零零地飘在上空,花寂想,人真是情景交融的动物,当自己低气压的时候,看什么都是消极落寞的,即使,眼下明明还在正月新年里吖。
这件事,最后还是由袁萍清告诉了花平津,和花寂猜想的场景一样,花平津依然不怎么评价父母的行为,只是肯定了袁萍清没有拿钱的做法。
终于,要回去了。
奶奶再也没提现金大洋的事情,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盘算着他们要回去的日子,一众人忙忙碌碌的准备各种年货,都是新鲜油炸可以保存好久的鱼干、蒸酿豆泡、又杀鸡杀鸭、准备分量各式的腊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