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澄江费了不少力气,才安cha自己的人——刘皓岭,太子的另一位讲学师傅。
按说天成帝驾崩之后,柳澄江作为辅政之臣,朝诸多支持者,新帝那里又有“自己人”刘皓岭,继续把持相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万万没想到,小皇帝不喜欢他。
宏武帝虽然年幼,却志存高远。他不满意柳澄江只一味哄他父皇高兴,不为国家做长远考虑。面对不断强大起来的真国,如果自己一味贪图安乐,不思进取,早晚被真国蚕食掉。
当柳澄江发现风头不对,想启用“自己人”刘皓岭,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话时,却发现这个“自己人”不好用了。
为了扭转局势,维护自己的地位,发现风向不对的柳澄江积极掉头,向小皇帝靠拢。
小皇帝想要推进改革,振兴国力,他便尝试制定改革条款。
在柳澄江的队伍,除了溜须拍马,抱大树以乘凉的人外,还有一类是g将,云进同是这样的人。
天成十二年六月,柳澄江将云进同提为户部侍郎,由他辅助另一位亲信,户部尚书钱海铭,在全国范围内勘察土地,制定改革条款,以期理清土地管理混乱,增加财政收入,为扩军增防奠定财政基础。
云进同本是户部员外郎,对于土地兼并深有了解,很明白土地兼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很多私自开垦的田地,并没有登记在册。他自家祖产有近千亩田地,朝同僚家所兼并的土地更不用说。
这场改革涉及利益之争,必得缓缓图之。云进同与司钱海铭商议后,根据现有的弊端,制订了相对和缓的改革措施,呈给柳澄江,柳澄江看起来不错,便呈给皇帝。
可是即使这柔和的改革计划,也触及了土地拥有者的利益。没有人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即使柳澄江、钱海铭、云进同有这个觉悟,可是柳澄江麾下的很多拥护者都不买账了。折子呈去,皇帝也不买账:照这个改革法,要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要到何年何月?
柳澄江是两面不讨好。皇帝不支持他、朝臣也不支持他。皇帝甚至暗示他,主动让出相位。宰相混到这个份,不下台不可能了。
即便柳澄江不愿意轻易放弃,果决的小皇帝不给他犹疑观望和准备的时间,他不想再等。
于是,天成十二年九月,不知是皇帝暗指示,还是朝有人望风使舵,第一封弹劾书呈在皇帝面前,被开刀的却是云进同。奏疏说他改革不利,置百姓于水火,希望皇帝惩戒云进同。
云进同这几年在柳澄江的照顾下升迁很快,让人眼红,而且又主持了得罪很多人的土地改革,但这并不是重点,这封奏疏的目的是为了借云进同,把柳澄江拉下水。
有了第一封弹劾书,皇帝下令调查,云进同被“请”进大理寺。第二天各类弹劾云进同、钱海铭、柳澄江的奏疏纷至沓来,弹劾柳澄江的奏疏最多。
柳澄江不知真是年纪大了,还是看低了小皇帝的决心和手段。云进同被问话时,他竟还以为是小皇帝误会了改革,解释清楚好了,可是现实却急转直下。本来弹他的是不顾民生,改革弊病的问题,很快又波及到结党营私,贪w受贿,欺瞒下等等。柳澄江的问题越来越多,以党羽名义被抓人也越来越多。
关于党羽这顶帽子,柳澄江是当朝宰相,除了皇帝,他最大。他当权的时候,有谁能与他对着g?但相权终究不敌皇权,说到底还是皇帝想要如何处置这一批官僚?皇帝想让赵国这条大船开向哪里?柳澄江虽然向皇帝靠拢,但是他并不是改革的料,柳澄江当权这些年虽然也认真做事,但底子也没那么g净,这正好给了皇帝解决他的机会。
改革是一块石头,抛入朝堂,掀起涟漪,也是皇帝鉴别朝臣忠心的一次试探。改革是一项大事,既得利益者不肯轻易放弃利益,皇帝必须全面把控政局,为后续深入改革奠定基础。因此,除了柳澄江,那些皇帝认为碍手的也要被解决掉。
看到皇帝有意针对柳澄江,下面人人自危,不把别人踩下去,被踩下去的可能是自己。
小皇帝趁着解决结党的事宜,不少贪腐的官吏也被罩党羽的罪名拉下马。朝堂的大清洗运动,进行的风风火火。
云进同撰写的改革方案虽然保守,但是毕竟是行动派,皇帝并不想弄si他,但是底下人并不这样想。
荆辉认为皇帝想ga0掉柳澄江,自己自当全心效劳,向皇帝表忠心,而云进同是柳澄江的得力助手,必然也不能轻纵,更何况还要从他嘴里得到柳澄江结党营私贪w受贿等各种证据,遂指示韩聚严加拷问。
柳澄江对云进同有知遇之恩。对于读书人来说,没有这个更重要的了。云进同并不清楚那些“引导”他吐露的柳澄江的“恶行”是否属实,但他绝不愿意跟着那帮人一起向柳澄江泼w水。
一个非要你说,一个宁si不说,当然是此时权力大的人说了算。
云进同本是一个身t单薄的人,哪里扛得住大刑伺候。虽然后来越来越多的“柳党”入狱,韩聚ch0u不出功夫每日拷打他了。但是那些血淋淋的累累伤痕,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恶化。
二个月后,毫无征兆,又像是必然结果。云家得到了一个消息:云进同si了。
云家得到的消息是:云进同身t羸弱,在狱患病,不治而亡。云帆捧回来的是一坛骨灰。
云进同si了,面没有再继续追究责任,似乎这场政治风浪波及到云进同身算完了,并没有殃及云家人。
对于云家来说却是晴天霹雳!
多日的c劳李湘雨瘦了一大圈,但一直在努力支撑,心始终怀着希望。当看到云进同的骨灰坛,她再也支持不住,眼前一黑,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