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从小便了解的道理,但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永远待在父母身旁。我们家的教育,是散养状态,或者父母只是言传身教,自学自立,所以几个兄弟姐妹都是独立且性格各异的。
我从小便不安分,总想着远走。报个大学志愿没有和父母商量,基本在淮河以北,最近的居然是河北。第一次落榜的时候,父母应该松了一口气吧。复读再报志愿,父母让姐姐监督,只能报省内,城市随我选。
从来就不接受男重女轻的封建观念,打小就在抗争,性格里的执拗,父母也无可奈何。学习上从不让人操心,但对于自身生活的自我控制却总让父母挂念,比如结婚生子。
毕业后便开始不接受任何父母的给予,毕业第一年回家便给父母准备好过年红包和新年礼物。
结婚前稍有些空闲,周末可能也会回家。不为别的,就是安心。也许是生活太累。慢慢现父母越来越像小孩子了,送礼物必须一人一份,打电话不能只给爸爸打,否则另一个会吃醋。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身体状况也慢慢变差。妈妈的耳朵视频聊天基本上听不到了,高血压脂肪肝等等老年人的病症也开始明显。但是操心的毛病一点没变,闲不下来,粗糙的双手,渐白的鬓让人心疼。
父亲对于自己的身体总是习惯隐瞒,也不愿意参与每年的体检。好不容易说服父亲做白内障手术的时候,父亲眼前的世界居然已经是模糊一片了,夜间只能看到车灯的光点。想到父亲总是骑着电动车出行,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一直劝着父母退休安享晚年,但几个兄弟姐妹仅有微薄的工资收入,似乎也没有足够的底气。
父母总有不能退休的理由,要等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生儿育女了再退休不迟。现在就是单纯觉得停下来难受,便也随了他们。
母亲对于我们的成家唠叨了多年,父亲总是隐晦地对母亲表示支持。似乎我是反抗声音最强的,拒绝相亲,拒绝早点结婚生子。
近期刚和母亲吵了一架,依旧是关于生子。道理我都懂,但是生活我还是想自己掌握。第二周周末刚好有空,便回家抱抱父母,以示安慰,母亲也没有再提起。
无论如何,希望你们都好好的。
兄弟姐妹间的关系还是算亲密的,待在不同的城市,保持每周末和父母的一次视频聊天。有问题也可以沟通,毕竟血浓于水,距离并不能疏远什么。
亲戚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一些长辈的离开,慢慢地也淡了许多。我们这一代似乎对于亲属关系不那么清晰了,对于亲属关系的认知是从一儿歌里学习的,“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婚宴时候除了同学和家人,来的人大多不认识。按照父母所教,一个个叫了一遍过去,还是大多不认识。更相熟的居然是邻里了。父母的交际除了兄弟姐妹,也大多在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