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他得自己想法子。看着砚台中的浓墨一点一点化开,杜尘澜想起了隔壁的吴秋香。
吴秋香比他年长四岁,进学也并不晚,四书五经他也是学了的。他短时日内也离不开私塾,倒不如去请教吴师兄!只是上次在如意书斋吴秋香透露了一点他的家境,想是过得并不宽裕,他若常去,未免太打扰。
前儿他听说杜海州在晨鹭书院读书,还为此和父亲打听过晨鹭书院的相关消息。
听说每年的十月初九便是晨鹭书院招生的日子,他若是想脱离这私塾,便只能去晨鹭书院。
晨鹭书院坐落在北地河通府,河通府与靖原府比邻,只不过比靖原府要富庶得多。
此书院在大郡美名远扬,其山长乃是已经致仕的太子太傅孔德政。书院的夫子都是饱学多才之士,每年甚至有朝廷翰林院的官员前来讲经授课。
这等师资雄厚的书院,自然引得众学子趋之若鹜。每年晨鹭书院的招生,北地的学子都纷纷前往,只可惜每次招生,都只招十二名学生。
即便许多学子有自知之明,不敢参加招生,怕被淘汰下来丢了颜面。但去看看,长长见识也是好的。毕竟每次书院招生,都汇聚了北地精英学子,其中不乏声名显赫之辈。
而杜海州能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上次月考据说还是第五十名,可见其实力不可小觑。更何况若是在书院的月考和季考连续五次成为后二十名,那就得卷铺盖卷回家,其竞争激烈,不敢想象。
杜海州已在书院读书三年,每次月考和季考都能进前五十,这便值得杜尘澜重视了。
然而真正吸引他的,并不是因为书院的名声和师资力量。而是因为连续三年岁考都蝉联桂冠,并且月考和季考都在前十以内,便能获得一个成为贡生的名额,直接入国子监。
此名额与监生不同,这就好比前世的保送。只有学识、品性相当优异的县学或府学生员经人推举,才能获取这个名额。
而晨鹭书院竟然有这样的权利,不必通过童试,就能入国子监,可见其背景有多强硬。
书院每年都只有一个名额,众学子为了这个名额皆抢破了头。
只是这条件如此苛刻,也不见得每年有学子能夺得这个名额。已经悬空两年,众学子只能望而兴叹。
然而过期作废,学子们捶胸顿足之际,也只能更加发愤图强,力图一步登天。
杜尘澜问明白书院的大致规则之后,回去想了许久。这捐监的考生,即便成为进士,日后在官途上也不会太顺畅,除非你是朝廷二三品大员之后。
反正捐监的监生,在仕途上就别有太多指望了。然而这却是商贾之家改换门庭的机会,只要踏出了这一步,便能造福子孙后代。